《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对刘晓东博士入选给出的理由是:
深度解析细胞重编程中细胞命运调控的重要分子机制,并开发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再生医学细胞疗法。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诞生是干细胞领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有望规避伦理限制以及免疫排斥等问题。
目前,iPSC 已在疾病模型、药物筛选、以及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人体细胞重编程技术还面临着诱导效率低、表观遗传记忆以及潜在成瘤性风险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这项技术的转化应用。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刘晓东博士一直致力于深度剖析重编程的底层分子机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建立了不同阶段多能干细胞状态的直接诱导方法,并发现命运转换核心调控转录因子,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在重编程过程中细胞命运被调控至早期胚胎发育的状态。
后续,他利用重编程中多细胞谱系的发现,构建了首个完整的 3D 类囊胚结构,这项研究构建出了世界首个由皮肤细胞诱导发育成的类囊胚结构。
他还基于对重编程细胞命运调控的单细胞水平转录组和表观组解析,建立了滋养层干细胞直接诱导方法及消除表观遗传记忆和异常的重编程新方法,有望解决 iPSC 产业化中面临的挑战。
关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